化解Q345B低合金钢管过剩产能不是靠几个“红头文件”就可以!
今年1-7月,我国Q345B低合金钢管产量同比增长2.7%,增速较去年同期已经是下降了4.4个百分点,意味着产能淘汰开始起到作用。但与此同时,产量的增长却没有完全止步。前7个月我国4.8亿吨的Q345B低合金钢管产量,仍然还是占据了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,比例超过50%。
一边是产能过剩引导的价格暴跌,另一方面则是绝对量仍然在不断扩张的现状,这两个大相径庭的数据之间暴露的,正是Q345B低合金钢管企业需求和“控制人”需求的错位。
企业的最上层控制人实际上就是地方政府,在钢铁为代表的多个行业里,地方政府的需求,或者说地方政府官员的需求,与企业是脱节的。
现代企业的需求无非是盈利,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Q345B低合金钢管企业是否盈利并非其官员考量的第一标准,官员考核看什么?看GDP。而GDP对应在类似的企业上,实际上就是产能。
因此,我们看到最近几年,地方钢企扛着巨大的亏损,卖得越贱越扩张,越扩张钢价就越贱。
为什么最近几年节能减排、产能淘汰推进缓慢,就是源于此。一方面,地方政府监管不力,导致了大量零环保成本或者低环保成本的企业,在利润上压制环保设备做得很好的钢企。
目前国内环保较好的企业每吨钢材成本在120-150元,而基本没做环保的钢企,吨钢环保成本则维持在30元左右。这种结果,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甚至是人为的逆向淘汰,造成了环保达标企业干不过不达标企业,按规定缴纳员工福利的企业抗不过“奴工”企业。于是,环境越来越差,专业人员越来越少,价格战成为唯一的出路。
说逆向淘汰并不夸张。河北作为我国第一大钢铁省份,在国家出台产能淘汰政策之后,每年都出现瞒报Q345B低合金钢管产量的现象。前年,这一数字达到5000万吨。为什么要这么做,一方面是保留产能——对应的实际上就是地方官员的GDP考核。而另一方面,瞒报产量实际上就可以有效地压缩环保成本。
想要救中国的制造业和重工业,并非几个红头文件可行,这其中首先需要的就是理清政府和Q345B低合金钢管市场的关系,打破政府公司化的现状,让政府之手退出市场,抑制GDP考核模式下,地方政府对于产业的非市场化干涉。
文章来源于:http://www.sdlchg.com/